岁暮阴阳催短景-经典散文范文赏析
岁暮阴阳催短景
杜甫有诗云:“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寒宵。”和杜诗中的句子一样,现在是在岁末,人也立在天涯。唯独不同的单单是我在的这个天涯没有雪,却和家乡一样的冷。
今天是西元2013年的最末一日,明天就是新年。我期待着的异乡人这一身份的转变也有了盼头。然而也许若干年后我回去梨树,自己却还依旧是异乡人。这些天过得好快,每天太阳一出来便落下了,于是下一步就又是新的一天。也许有人会归咎为这是冬天,但这半年,甚至可以说是这一年,我时时都有“阴阳催短景”的错觉。
觉得时间快也许这是因为年纪长了几岁。小时候总觉得一天天漫长,那时候自己实在是太小了,24小时对自己来说是那么的富裕。后来呵,到了初中、高中,稀里糊涂的便过去了。当时觉得是课业繁重,显得时间短。但是大学的四年,什么事几乎也没有,甚至到后来省略了上课,不过时间还是过得那样快。工作以后的这半年,时间更是飞速的跑。每天过于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让这日子显得别样的漫长却又短暂。熬钟点的时候是那样漫长,但回过头去一看这一整段时间却那样的可惜。也许客观存在的时间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真得不同,有些人觉得白日漫长,于是度日如年;而有些人觉得时间过得飞快,于是那时间便稍纵即逝。当然人生的有趣处在于有时候恰好相反,有些人觉得时间漫长,但他们的生命却匆匆而逝;还有些人觉得时间飞快,但他们的热情、精神乃至生命都不息不止。
这一年的上半年,是一场风花雪月。那是没有活儿的最闲适的时光。望着有奔头的人群,当时我的心其实是寂寞的。彼时还在大学校园,常常和伊携手走在林荫路,踏上教学楼,走进教室里。平平常常、悠悠闲闲,有时候觉得人生若能天天如是该多么美好。早上如猫科动物一般,静静地躺在寝室里,品着半梦半醒的轻薄,直到太阳斜射进屋子。上午便是个读书的好时间,我还记得那半年的上午我读得最多的是《资治通鉴》,当然还只是选本。中午吃过了饭回到来了电的寝室上网漫无目的的浏览信息,充实或是浪费了几个小时的光阴,便去了晚饭。当时还有伊陪我吃晚餐,当时吃的很多。我的体重也由124斤转到了130,进而转到了140。外表的身材则由110到了120的模样。我终于明白了,那些中年人为什么那么容易发胖。饭后人家都去携着手走近小树林,我却和伊来到了空教室。她扮演学生,做我的倾听者。那时候真是美啊,从天文讲到地理,从历史讲到哲学,从文学讲到化学,从《物种起源》讲到计算机组成原理,从甲骨文讲到英语的词源……我竟然这么没体系的乱讲,她也便如旧的倾听。有人为自己鼓掌不难,难的就是她能一直为你鼓掌。
这半年我独自来到了边外高傲的小城,体味这风沙与烈日。浓浓烈烈的日头下面,疾步走着的是我匆忙的步履。这里的陌生对我来说像是一个久住撒哈拉的人忽然出海做了海员。我是个适应能力较强的人,尤其是对于看似陌生的处所。但在这儿,似乎我很难去达到自适之适,只能够适人之适。这是个闭塞守旧的小城,而且守得住的又多不是精华,只会守些死气。在这里若是有了热情,那便就已经沦为死火。而我却没有成为死火,差不多只是死灰,没有任何热情的隐了起来。无论是性情还是居所,无论是表达还是交际。我似乎对这里还在本能的抵触,也许这是因了我的潜意识里总是觉得我是这儿的客。
陌生,也许这是因在这儿,我再也没有一个离自己很近的家。更也许是还没有那个能一直为我鼓掌的人陪我走到这里。也许什么也不因为,只因为自己来到了这里。
深冬客舍透风寒,晚梦飘将桑梓还。
却见他人欢笑诡,但觉此世风浊残。
红尘未寄音书苦,往事可寻重路难。
莫把知心藏醉里,相思一段度流年。
——且题曰《岁暮》
王福来 2013-12-31